學習與發展部門的人員,要在企業內有效開展工作,必須對軟技能的概念有正確的理解。僅擁有硬技能,不足以令員工在企業內生存。事實上,成功的員工,常常將硬技能與軟技能完美地統一于一身,從而脫穎而出。因此,我們一方面需要了解這兩類技能的分別,另一方面在軟技能領域內,需要打破認識上的誤區。
軟技能與硬技能
軟技能(Soft skills)是員工在職場環境中謀求職業成功的必備能力。它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態度和行為等方面與他人相互尊重并愉快共事的能力。它是一個多種技能的綜合體,這些技能的運用具體表現為員工在完成溝通、時間管理、談判、寫作、傾聽、閱讀、報告、解決問題以及作決策這些任務的過程之中。企業要想運行無礙且獲得成功,在管理的每一層級,軟技能都至關重要。
硬技能(Hard skills)指的是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而軟技能則涵蓋社交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技巧和情商諸多方面內容。企業為更好地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期望他們的員工既有軟技能又具備硬技能。可以這么說,員工在企業中的職業發展,常常成于硬技能,敗在軟技能。
誤解與真相
關于軟技能,目前存在以下12種認識誤區。鑒于這個領域內的研究尚在發展階段,這些誤區的存在并不奇怪。不過,打破這些誤區有現實的必要。
軟技能是天生的。 軟技能并非人與生俱來的特質與能力。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這些能力和素養,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觀察、閱讀、教育、培訓、經歷、訓練等各種手段培養出來。
軟技能與英語密不可分。軟技能與使用何種語言毫無關聯。人們常認為說一口流利英文的人的軟技能較強,特別是在印度這樣的國家,因為傳授軟技能的教育者通常具有英語背景,于是人們誤以為英文是軟技能的必要條件。事實上,軟技能教會你如何溝通,而不是用何種語言溝通。
軟技能是溝通能力的代名詞。事實上,溝通能力是軟技能的基礎,也是軟技能的一個分支。人們常常將那些書面與非書面溝通能力強的人視為軟技能優秀的人。但是,軟技能概念的范圍更廣,它不僅僅包括溝通技巧,還包括諸如人際關系能力、團隊建設能力、談判技巧、待人接物、個人動力、時間管理和思辨能力等。
情商就是軟技能。情商是軟技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高情商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因而在他人面前顯得心智成熟。他們善于發現、調動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所以在人際交往方面優于他人。了解情商有助于引導行為的改變,從而提升軟技能。
軟技能就是人際交往能力。雖然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能夠增強軟技能,但二者不能混為一談。當然,高效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助于消弭分歧,催生共識,從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所以,人際交往能力的改進打開了軟技能提升的空間。
軟技能意味著溫和的個人形象。實際上,軟技能與人的外在形象并無關聯。它指導人如何以禮貌、令人愉快而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更多的是教你如何與人溝通,而不是塑造個人外在形象。
軟技能等同與傾聽技巧。善于傾聽他人者軟技能強。有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能夠做好的聽眾,剩下95%的人傾聽他人的能力不是平平就是很差。我們可以說善領導者也是善傾聽者。善于傾聽不僅是領導者必備素質,也是高超軟技能的標志。弗朗西斯·赫塞爾本(Frances Hasselbein)有言:“傾聽是尊重、是理解、是期待,是領導。”
軟技能即就業能力。軟技能能夠打開就業通道,因此被視為就業能力,特別是在如印度這樣非就業與失業問題并存的國家里面。當求職者具備相應學歷、工作經驗和能力但卻無法找到工作,我們稱之為失業問題。相反地,如果求職者有學歷但缺乏工作經驗和能力,無法爭取到社會中存在的就業機會,我們稱之為非就業能力。在后一種情況下,軟技能就被視為一種就業能力,它增加求職者的就業機會。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在軟技能和就業能力之間劃等號。
僅憑軟技能即可確保工作成功和事業發展。沒有專業知識而僅靠人際關系在企業中發展的人,終將因這一素養上的軟肋而事業止步不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必須“軟硬兼具”。硬技能是職業生存的基礎,有些員工硬技能很強,但因缺乏讓他們能夠在職場與上級、同事和下級和睦共處的軟技能而無法生存下去。
女性長于軟技能,男性善于硬技能。這是最大的誤區,軟技能與性別無關。
軟技能不具通用性。我們將學習與發展相關的重要技能分為三種:工作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和通用技能。工作技能指硬技能。個人管理能力與個人相關。而通用性技能是指那些跨行業跨職位的技能。所以,認為軟技能只能局限于某一個行業或者職位是一種誤解。事實上,軟技能是各行各業都必需的一種能力,不論販夫走卒還是位高權重者,清潔工還是CEO,一線員工長于硬技能,后臺支持部門側重軟技能。職業成功要求每一個人都具備兩種能力。雖然一線工作者,如商學院的教授,在組織追求卓越與高效的過程中舉足輕重,但支持部門的員工如人力資源、財務和圖書館管理員也不應被忽視,因為他們對組織的成功同樣至關重要。
一門成長中的學科
很遺憾,人們常常忽視軟技能的重要性。事實上,隨著軟技能這一學科領域的不斷發展,它應該獲得人們的不斷重視。人們應該通過學習了解這些技能的重要性。
每有新興學科誕生,人們往往不是排斥就是輕視,因尚未有強有力的科研成果支撐該學科的應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接受并尊重這一新的研究領域。例如,在管理學興起之初,人們不認為它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提出很多保留意見。今天,管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在世界范圍內受到推崇與尊重,已是不爭的事實。
與硬技能不同,軟技能難以量化。但軟技能涵蓋一個人在企業環境中成長所必需的個人和人際交往能力。佩內洛普·托賓(Penelope Tobin)說過:“軟技能是與一個人的態度與行為相關的特質與能力,而不是專業知識和技能。”
羅伯特·凱茨(Robert Katz)概括了在各個管理層面上所需的三種技能:專業技術、人際能力和思考能力。所謂人際能力的概念可以替換為軟技能,這類能力在管理的每一個層面上都要用到,而其他兩種技能則因管理的層面不同而有差異。對于所有的員工來說,隨著管理級別的提高,對專業技術的要求讓位于對思考能力的重視。此外,拉姆。查蘭指出,對于所有級別的管理者,技術專長和商業頭腦都是必需的。
今天,在復雜而多變的商業環境下亟需軟技能的培養。在一個企業中,從上至下所有的員工都需要具備這種技能,從而確保個人職業道路的成功和整體生產績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