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上臺緊張的原則和方法
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不僅無法緩解緊張,相反還會加劇緊張,弄巧成拙。那么到底該如何應對緊張呢?
1. 應對緊張的3個原則
緊張是正常的,而且更多時候需要緊張。因為緊張會促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荷爾蒙,讓你更興奮、更投入。所以,要歡迎緊張。
緊張是只紙老虎,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戰勝它。
克服緊張,根本在于擁有積極的心態,要相信和期望自己可以做好,并且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
2. 應對緊張的11種方法
(1)心理暗示法
用積極的心態迎接緊張。當你感覺自己很緊張的時候,不要告訴自己“糟了,又緊張了”,相反,你要告訴自己“太棒了,我終于緊張了,今天我一定會發揮得很好”,然后在心里大喊:“讓緊張來得更猛烈些吧!”如果有個無人的角落,大聲地喊出來最好。
(2)情境假設法
當你感覺緊張的時候,閉上雙眼,在腦海里想象某種場景:當你上臺的時候,你聽到很多掌聲,所有的學員都在叫你的名字,都在熱烈地歡迎你,他們都是你忠實的粉絲,他們都期盼你的到來……直到給你帶來積極的力量。
(3)啟動心錨法
這里所謂的“心錨”就是心里的引爆點,一旦點燃,你就會非常興奮,非常有激情,會讓你有最好的狀態。“心錨”可以是一個場景、一段讓你難忘的語言、一個故事、某個影視片段或者某段歌曲,或者你經歷的某件事情、某項比賽獲得冠軍、獲得的某次獎勵,或者是收到第一封情書等。只要是讓你很興奮、很有成就感、給你帶來自信與力量的事情,都可以設計為你的“心錨”。
啟動方法:每次講課前,找個安靜的角落,閉上雙眼,心里默默地冥想這個場景,直到這個場景給你力量。這個時候就是最佳狀態。
(4)自我欺騙法
在心里告訴自己,這個主題我研究了很久,做了充分準備,在這個領域我就是專家、我就是權威、我就是最厲害的。這時千萬不要去想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內容,千萬不要去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某些觀點。不要自責“書到用時方恨少”,此時需要的是信心,而不是自我反省,反省是培訓結束后的事情。這時候反省不足已經來不及,不如自我欺騙。
(5)深呼吸法
這個方法很多人都會采用,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不會正確地呼吸。
每次講到這個環節,我問學員“你會呼吸嗎”,常常會引來學員的一陣嘲笑:“不會呼吸?我活了這么大歲數,還不會呼吸?”是的,活著的人都會呼吸,但是不一定都懂得正確呼吸。關于呼吸,本書會在“魅力展示”部分詳細介紹。
(6)身體活動法
緊張會導致人肢體和面部僵硬,因此在上臺前可以做些伸展運動,讓全身完全放松,必要時可以用手輕輕拍打自己的面部,或者對著鏡子微笑甚至做鬼臉。據說著名的演講大師金克拉先生每次演講前,都要從樓上到樓下跑幾個來回。這些都是讓身體放松的方法。
身體活動法的原理在于:第一是壓力轉移,當你把注意力連同壓力轉移到身體上的時候,你精神上的壓力就減少了,緊張感自然就減少了;第二是互動興奮,做活動后會讓身體很興奮,這種興奮帶有積極的信號,會讓精神也興奮起來。
其實緊張也是一種興奮,只不過是消極的興奮,我們要將消極的興奮轉為積極的興奮。
以上6種方法主要適合正式登臺前在臺下運用,通常只要正確運用其中幾種,緊張感就會減輕。如果在培訓過程中出現緊張感,就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法:
(7)巧妙掩飾法
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政治家總是能侃侃而談,魅力四射,其實這沒有什么大不了,他們的幕后有一個專業團隊在為其服務。再看看他們的演講現場,總會有一個半高的演講臺,而且他們往往會一直站在里面講,不會走出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腳在發抖。是的,他們在緊張,因此,他們只有躲在演講臺的后面來掩飾緊張。
設置一個演講臺,這樣既顯得正式,把你烘托出來,提高你的地位,同時又能將你正在發抖的雙腿擋住。這個時候如果你的手在抖,你可以將手輕輕地擱在演講臺上。記住是“擱”,不是“壓”,更不是“抓”。否則,龐大的演講臺會和你一起有節奏地抖動。當確保自己的腳沒有發抖時,你可以瀟灑地走出來,讓所有人看到你沒有發抖。
沒有演講臺怎么辦?可以立即設計。將一張課桌倒過來,鋪上漂亮的桌布,就可以當演講臺。
如果你手里拿著演講稿,記住,一定不要是薄薄的幾張,否則,當你緊張的時候,你手里的紙會“嘩嘩”地響起來,如果此時你再想用力壓住,越用力,紙張的聲音會越響亮。你應該把演講稿夾在一個硬皮夾里,既文雅,又能防止紙張抖動。
(8)目中無人法
在講臺上,你應該根據場合使用各種不同的眼神。上臺的時候,自顧自地把準備好的開場白一股腦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發放出去,不要太多地關注學員。目中無人,你就看不到學員的反應,從而減少緊張。當你念完開場白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這么棒。
(9)專注主題法
產生緊張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作多情”,自己想多了。以為學員會挑戰你,以為學員不配合,其實是你自作多情。當你專注于自己的主題,認真、全力以赴地授課的時候,你會得到學員的支持和理解。記住,你和學員是伙伴關系,不是敵我關系,沒有哪個學員是想主動找茬的。
(10)壓力轉移法
產生緊張的另一個原因是“壓力”。如果你能巧妙地將壓力轉移給學員,那么緊張的就不是你,而是學員了。
比如你所講授的是關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主題,上臺后你就可以這樣開場:“各位學員,有誰能告訴我質量第一的真正含義?質量對于一個想長遠發展的企業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哪位學員愿意回答?”這樣一連發3個問題,學員就開始緊張了,誰敢挑戰你?等你控制場面后,再慢慢地進入主題。這就涉及“開場白”和“控場”的話題。關于“控場”,具體內容詳見本書第四章。至于“開場白”,《培訓師21項技能修煉——課程開發》一書有詳細講解。
(11)持續訓練法
持續訓練是最根本的方法,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培訓師必須進行持續的訓練。
克服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做讓你緊張的事情。做得多了,就不會緊張了。
在TTT培訓中,每次做需求調查,學員都會提到“緊張”,但是很多時候,培訓并沒有專門設計“克服緊張”這一項,而是讓學員在實際的演練中,不知不覺地慢慢克服,效果很好。
在鷹隼訓練班,學員在兩天的集訓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考核,尤其是最后的整體考核,運用“壓力測試”法,對于各項指標都有嚴格的考核要求,通過錄像的方式進行。很多學員,包括授課經驗豐富的職業培訓師都感覺到壓力很大,導致“發揮失常”。但是,經過這樣的“壓力測試”過后,在以后的正式培訓中,學員就會“超常發揮”。"
西安培訓詳情請咨詢:北京影響力(http://xa.bjyxl.com/index.php)
西安培訓詳情請咨詢:北京影響力(http://xa.bjyxl.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