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變命運時刻”盡快到來
受米蘭街角啟發的星巴克
1983年春天,星巴克公司甫上任的零售業務及營銷主管霍華德舒爾茨到意大利米蘭出差,參加一場國際家用品展。舒爾茨抵達后的某天早上,他決定從下榻的旅館步行到會議中心。途中,他發現某條小街上有一家小型濃縮咖啡館。他好奇地走了進去,結賬人員微笑著向他點頭致意,柜臺后方的另一名男子更是開心地跟他問好。舒爾茨聽到一大股水蒸氣從濃縮咖啡機器里冒出來的嘶嘶聲響,接著,他看見咖啡調理師為一個顧客調理一小杯濃縮咖啡,再為另一個客戶準備一杯有著滿滿奶泡的卡布奇諾。所有顧客全都圍著柜臺站著,整家店沉浸在友善的談笑氛圍中。
舒爾茨后來離開了,但他走了不到三公尺,便注意到半個街區外的另一間濃縮咖啡小館,這一間小館甚至比第一間更擁擠。他一走進去,便見到咖啡調理師親切地叫著顧客的名字,和他們打招呼,所有人都自在地談笑風生。短短一個街區內就有兩家類似的店,店里全都擠滿顧客。后來,他更發現米蘭處處都有這種濃縮咖啡館。
當時星巴克并沒有銷售杯裝咖啡,這家位于西雅圖的零售商主要是銷售袋裝的特級咖啡豆,同時也賣高級家庭釀酒設備。事實上,舒爾茨參加這次展會的目的,就是要幫公司尋找好的廚房用品、咖啡機和其他商品類型。不過,貿易展結束那天,舒爾茨回到當地的大街上,希望探索更多濃縮咖啡小館的秘密。他對這些小館很感興趣,有些看上去時尚又高級,有些則是吸引工人階層的客戶群,多數小館里的椅子都不多。當地這種濃縮咖啡小館的數量多到讓舒爾茨非常訝異,他說:“光是在米蘭市,就有1500家,全都位于每條街的轉角處,而且都擠滿了人。”
然而,直到他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口拿鐵咖啡時,才獲得了最大的啟發。他說,那簡直是完美的飲品。
這時,他才終于了解到,盡管他的公司對咖啡非常專業,卻忽略了一件極為重大的事,星巴克完全搞錯了。銷售設備和袋裝咖啡豆的商機并不大,但喝咖啡則是一種共同的社會經驗,你會和朋友分享喝咖啡的感想,不會獨自一人默默品嘗。他說:“這就像一種頓悟,領悟這個道理的那一瞬間,我的身體甚至在顫抖。”
這個頓悟就是:沒有一個美國人懂這些東西。
一個對的時刻,改變你的一生
舒爾茨很可能并不是第一個產生這個洞見的美國人,不過,他卻是那個“對”的人,而且,他是在“對”的時刻產生這個見解。不過,誠如我們見到的,舒爾茨做的某些事,還有他做這些事的方式,都讓他產生這個洞見的幾率提高。
乍看之下,“關鍵命運時刻”似乎很容易制造。畢竟如果你想增加自己人生中的巧遇次數,只需要和更多人見面,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到更多點子,并累積更多印象就好。如果這是真的,那代表我們應該參加更多宴會,經常去旅行,同時花更多時間在臉書等社群網絡上、參加更多研討會,或搬到某個人口較多的地區,像是紐約或香港。
雖然這些方法全都有其優點,但光靠這些方法似乎還是不足以讓我們達到目的。以我在意大利北部旅游時巧遇到的一個人為例,他是個美國游客,他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絕對不浪費這次假期的任何一個時刻。我遇見他時,他剛從比薩過來,在此之前,他還去了威尼斯、錫耶納、米蘭、阿馬爾菲海岸和西西里島,隔天還即將前往羅馬。我們相遇那一天,正好是他這次假期的第10天,我問他到目前為止是否覺得愉快,或者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感想,但他完全說不出任何想法。他說:“等回家看過途中拍的照片后,我才會知道自己是否玩得愉快。”
你有可能游遍世界各地,卻沒有見到任何能改變職業生涯或生活的事物。你有可能去參加很多晚宴,卻沒有和任何人產生交集,即使是住在紐約市,也可能過著一種無聊的普通生活。盡管馮芙絲汀寶看見電視上的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爾后,產生了一個強大的洞見,但多數人卻可能在電視前待了幾百個小時,卻沒有碰上那樣一個“關鍵命運時刻”。盡管薩金特和威斯共同產生了一個工作上的突破性洞見,但多數人可能工作很多年,都沒有和同事之間產生那樣的關聯。
換言之,如果要提高自己碰上“關鍵命運時刻”的幾率,光是讓自己接觸到很多人或產生更多印象是不夠的。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人,產生很多印象,但我們還需要其他某種東西才能達到目的。
我們將在這一章檢視4種方法,這些方法都能讓個人或組織碰上這種關鍵時刻的幾率提高。不管是個別或合起來看,這四個方法都有一個共通點:每一個方法都蓄意將隨機性導入我們的人生、職業生涯和企業。
方法一:不要太專注于某件事
舒爾茨的故事里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之一,就是他當初是怎么想到要把星巴克打造為今日的模樣。他那個偉大洞見和家用品無關,但他是到意大利出差,參加家用品展會,不是到那里研究世界上最棒的咖啡。而這就是第一個增加“關鍵命運時刻”的方法。你必須花時間,甚至特地安排時間,去探索和直接目標無關的種種事物。
你必須能放棄專注于某件事,這樣才能看見周遭的各種可能性,同時和這些可能性產生關聯。然而,這對多數人來說,卻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人類天生就傾向于專注目前手上的工作。
舉個例子,讓我們看看以下練習:下圖是五張牌。我要你選擇其中一張,同時把它記下來,接著翻到下一頁。
插圖
你應該會發現,我把你選擇的那張牌拿走了。我挺厲害的吧?
你顯然知道這當中一定有鬼。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如果你比較一下這兩頁上的牌,就會發現這一頁的四張牌和前一頁的所有牌都不一樣。換言之,我把所有牌都換掉了。
這是一個永遠不敗的魔術把戲。當你完全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就會忽略周遭的其他事物,就某種程度來說,這時你會變得有點呆呆的。這個現象稱為“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這是很多人經常研究的一種人類現象。和這種效應相關的心理學研究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猩猩實驗”(Gorillas in our Midst)。
這個研究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研究結果非常驚人。這個測驗的影片里有兩支隊伍在打籃球。每一隊都有三個人,其中一隊穿白色隊服,另一隊則穿黑色。這些選手在場內不停地奔跑并來回傳球,參加測驗的實驗對象必須默默計算白隊彼此傳球的次數。這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卻需要某種程度的專注才行。
多數看過影片的人都能正確算出選手的傳球次數,不過,真正重要的并非傳球次數,重要的是:大約有一半接受測驗的人,沒有看見一個假扮大猩猩的女人走過房間中央。她很突兀地出現在房間內,而選手則是在她周圍不斷地傳著球。接著,她會停下腳步,捶打自己的胸部幾次,最后才走出攝影機的拍攝范圍。
研究者問實驗對象,是否有看見一只大猩猩出現在畫面中央整整9秒的時間,結果有一半的人回答沒看見,等這些人再次觀看那段影片后,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影片沒有被掉包。世界各地不斷有人進行這項實驗,但每次的結果都相似。
◆“不注意視盲”讓你忽略許多關鍵事物
我們很可能會因為太專注于手邊的工作,而忽略掉一個非常顯而易見、且百分之百有關聯的事物。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蓄意偏差會以各種方式,影響我們創造“關鍵命運時刻”的幾率。
舉出差為例。傳統的方法是根據你的會議來安排行程,這當然是以效率和專注度為考量。舉個例子,舒爾茨到米蘭出差的目的是要參觀釀酒設備。他必須和供應商見面,聽取專題小組的意見,同時設法推敲競爭者的可能作為。當然,他應該也會安排一點玩樂的行程,抽離工作幾個小時,好好享受一下米蘭的氣氛。
不管怎么安排,他一定會盡可能把這段短暫的出差時間花在刀口上。即使他有注意到咖啡館里那些技藝精湛的咖啡師,以及人滿為患的景象,他多半都得繼續往下一個既定行程邁進,或者說,盡管他深受吸引,也沒有多少時間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過,舒爾茨卻愿意特地騰出時間,他沒有專注在原本應該專注的事物上,盡管只是短暫地將目光移開,卻創造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個說法聽起來可能有點違背一般人的直覺。我們通常要求要專注在特定事務上,絕不能轉移焦點,因為不能專注的人似乎注定失敗。我們會設定目標,接著想好要做哪些具體的事來達成目標,再來,我們便會想盡辦法完成這些事。
多數人每天都忙著回應立即性的需要回復電子郵件、回電話,還有依照電子郵件和短信的指示做事。我們習慣只專注在手邊的事物,對可預測且平穩的進展感到滿意與安心。但這個方法會讓我們變得很難接觸到一些未經籌劃的時刻,而偏偏在這些時刻,我們才更有可能發覺其他人無法察覺的點子和機會。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Richard Wiseman)曾著《幸運的配方》(The Luck Factor)一書,他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一般人對“好運”的感受。他很想知道認為自己幸運的人的行為模式,是否和認為自己不幸運的人不同。大約有一半的人認為自己很幸運,14%的人認為自己不幸運,其他則不置可否。
他注意到這三個族群之間的差異可說是包羅萬象,最后,他也透過許多研究來闡述其中某些差異。懷斯曼發現,極端認真盡責的行為模式,反而可能阻礙一個人獲得好運。一般人總認為“認真盡責”是達成精準成就的重要因素,因為這種行為能確保一個人的執行力,但是,那卻也會讓我們錯過周遭不斷出現的好點子、進步的機會或關聯性。遺憾的是,由于我們把所有精力都嚴謹地注入在某一個方法上,最后反而導致我們錯過了意料外的成功途徑。就這部分而言,我們非常可能因為專注過頭而適得其反。
◆ 專注過頭,反而得不到好結果
懷斯曼進行了一項能闡述這個效應的實驗,在實驗中,他給實驗對象一份報紙,并要求他們數一數報紙里有多少張照片。那份報紙共有43張照片,而且多數實驗對象都成功在幾分鐘內找出所有照片。然而,多數人卻忽略了報紙第二版上一個寫著“不要數了,這份報紙有43張照片”的大圖例。另外,還有一份半版的訊息上寫著“不要數了,告訴實驗者,你已經看到這個訊息,而且贏得了250美元”。但實驗對象也沒注意到。
懷斯曼在另一個實驗中,安排兩個人體驗兩個相同的機會:地上的一張鈔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門路。其中一個實驗對象認為她自己通常都不走運,另一個則說他每件事似乎都很順利。實驗開始后,那個自認幸運的男人很快就注意到地上的鈔票,并隨即把錢撿起來塞進口袋。接著,他也開始和咖啡廳里的一個商人攀談(這個商人是懷斯曼刻意安排的)。另外,那個“不幸運”的女孩則非常專注,她渾然不覺地跨過地上的鈔票,而且自顧自地啜飲著自己的咖啡,完全沒和那個商人說一句話。就某種程度來說,這兩個人的運氣都是自己創造的。
這個實驗給了我們什么策略啟發?有時候,我們必須放任自己的分心,而非老是聚焦在手邊的工作上。這聽起來也許很諷刺,但有時候,特地安排一段時間去做某些未經籌劃且意料外的事,確實很值得。我們必須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時間,探索和當前目標無關的事物。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后,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隱形的機會,同時更有機會碰上各種影響深遠的“關鍵命運時刻”。
一定要為自己的時間表保留一點彈性。接著,還要利用這個彈性來探討某種和手邊工作無關的事物,或者進一步追蹤你曾有過的一個古怪想法。
事實上,你應該經常問問自己:“以我目前的時間表來說,是否有可能發生任何未經籌劃或意料外的事?如果關鍵命運時刻來臨,我是否有能力針對這一刻做任何事?”薩金特和威斯在微軟晚宴中的會面,完全是未經籌劃的。當DVF察覺到裹身式連衣裙的潛力后,她自己也非常訝異。你不可能自己制造出這些時刻,但如果偶爾給自己一點空間,不要老是專注在某件事,可能就會發現這些時刻比你想象的更常發生。讓自己不要老是專注在某件事的方法之一,就是蓄意朝不同的領域或文化去探索,而這也是下一個方法的基礎。
西安培訓詳情請咨詢:北京影響力(http://xa.bjyxl.com/index.php)
西安培訓詳情請咨詢:北京影響力(http://xa.bjyxl.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