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表”定勝負的企劃書
1.1制作企劃書必須把握的原則:企劃書的“外表”占勝算的五成,15秒鐘就能定勝負
15秒鐘定勝負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麥拉賓提出了“麥拉賓法則”。
這一法則主要是說,我們對一個人的印象,通過語言獲得的信息(談話內容、詞語含義)占7%,從聽覺獲得的信息(音量大小、語調等)占38%,通過視覺獲得的信息(外表、表情、動作、態度等)則占到55%,因此“麥拉賓法則”也被稱為“7-38-55法則”。換句話說,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50%以上是由視覺信息決定的。
這個法則不僅適用于人,也適用于企劃書。企劃書的“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最重要。審核人無需逐字逐句地閱讀,只要迅速瀏覽一遍,憑直覺就能判斷這是不是一份好的企劃書。
我采訪過某建筑設計大賽的評委,詢問他們對參賽作品的看法。我憑直覺認為優秀的作品,評委們大致看過后也覺得很好。由于所有作品都不接受參賽者的現場陳述,無疑是企劃書的“外表”讓評委們在瞬間做出了判斷。
大家是否有時也會哼哼廣告歌?看電視時,我們沒有特意挑選廣告來看,可對于喜歡的廣告,有時會不知不覺哼出它的廣告歌,還會記住廣告中出現的藝人、商品和臺詞。電視廣告大多只有15秒鐘,這短短的十幾秒鐘卻足以令觀眾做出“喜歡”或“討厭”的評價。
事實上,企劃書的審核相當嚴苛,跟電視廣告一樣,往往在十幾秒內就決定勝負。對于每天不得不看成百上千份企劃書的人來說,15秒鐘已足夠他判斷一份企劃書的優劣,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高效企劃書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手握企劃書生死大權的公司高層通常都日理萬機,他們沒有時間詳細閱讀大量的資料,如果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份一目了然的企劃書,那就再好不過了。
因此,企劃書的結構要盡量簡潔,提綱挈領,突出重點。最受歡迎的企劃書雖然信息、數據非常多,但每一句話都十分簡潔,比如“**就是XX”“成本能降低**”“優點是保養十分簡單”等對方瞬間就能理解的簡短有力的結論。
此外,還要善用圖像,不用文字也能順利傳達信息。這樣,即使在語言不通的異國機場,大多數人也能找到廁所;而只要有交通標志,人們就不會橫穿馬路,因為交通信號和標志由線條、圓形或方形等非常簡單的圖像構成,連外國人和小孩都能看懂。人們憑直覺就能理解圖像傳達的信息——是“高興”還是“害怕”,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困難”還是“簡單”。
除了圖像,顏色也能傳達很多信息。在日本,紅白相間表示喜慶,黑與白則給人不祥的感覺,紅色表示危險,黃色表示警告,白底加上紅字或圖案代表救護車或醫院。身上衣服帶有紅、藍、白等會讓人聯想到美國星條旗顏色的人,到伊拉克做生意就可能會被當地人拒絕。由此可見,不用文字,單憑顏色也能傳達很多信息。
1.2制作企劃書的注意事項:制作便于使用的企劃書
熱情的陳述、激情的姿態都無法再現
企劃書為什么重要?不僅為了順利通過書面審核,還因為企劃書能一視同仁地向所有人提供相同的信息。你的現場陳述僅在當時有效,過后則要由企劃書代替你進行說明。
即便通過書面審核,獲得了現場陳述的機會,結果也不會當場宣布。對方負責人會后肯定還要進行商議,并且掌握生殺大權的關鍵人物一般不會出席這樣的會議。
無論發言時你用PPT做了多么激情洋溢的陳述,對方負責人會后討論時卻無法再現當時的情景。偶爾可能會有人想起你的話或姿態,順便向上司匯報一下,但他絕不會像你一樣熱情地做一次現場陳述。
不論多棒的PPT、多熱情的現場陳述,只要無法再現,就起不了任何實際作用。如果還牽扯到后期的付款問題,留下相關的紙質資料就非常重要,比如作為結款憑證的“預算表”和“項目進展情況”等。
這時就要企劃書出馬了,用條理分明、重點突出的企劃書“雄辯”地向對方說明你的方案吧!
什么樣的企劃書容易受到青睞?
我們的目標首先是制作出方便對方項目負責人使用,據此能說服公司領導的企劃書——一份不用你補充說明,就能說服他人的企劃書;其次是令對方決策者一看就投贊成票的企劃書;最后是對方財務負責人能據此進行結算的資料。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目標呢?
除了第4頁說過的企劃書要簡潔、有效使用圖像并充分考慮用色外,還要想盡辦法促使對方早作決定。
比如多印幾份,以便對方的相關人員能同時閱覽;將企劃書裝入文件夾,便于傳閱;在企劃書中附上自己的名片,以便對方有問題能隨時咨詢;附上回信用的信封,以便盡快得知結果。
令大多數人投贊成票的企劃書,必須說明預算金額并拿出真憑實據。比如,要對“變化這么大卻只要花這么少的錢”這個問題進行說明:說“每月的電費原本是30萬日元,用了這個產品后每月只要12萬日元”的同時,還要附上實際數據和安裝產品的施工進度表,才有可能勝出。
給財務負責人的企劃書,加上一句“產品安裝完成后的下一個月末結算,結算后一個月內付款”,會更方便對方判斷是否支付得起這筆費用。
日本的政府機關和企業大多以每年的4月到下一年度的3月份作為一個會計年度。每到年末,為了用完預算,財務負責人的“手”也會變松。如果你能自主決定什么時候結算,就打聽清楚對方年終結算的時間,選在容易拿到錢的時間去結算。
1.3制作企劃書的目的:制作企劃書前要先明確目的
想要什么樣的結果?
何謂“企劃書”?用PPT使資料看起來很棒?將現場陳述的內容一字不漏、流暢地背一遍?這些不過是表面現象。那企劃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呢?
我認為企劃書的目的是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產品,促使對方作出決定。如果是推銷新產品,就要讓對方決定購買;如果是參加設計大賽,就要讓對方采納自己的作品;如果是投標,就要中標……如果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就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企劃書。
“您的發言太棒了,謝謝”“雖然貴公司進入了最后一輪評選,但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很遺憾我們最終選擇了另一家公司”這類話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沒有獲勝,不論第4名還是第5名,都沒有意義。
“我公司決定與貴公司合作,明天請帶上印章來簽合同。”——這才是企劃書的最終目的!
有人來做企劃書咨詢時,我總會先問:“通過這次企劃,您想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很多人的回答是:“在*人面前,進行一次*分鐘的、關于**的發言。”這些人常常拘泥于“發言”而迷失了目的,企劃書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你希望帶給聽眾什么樣的想法。
如果是與住房相關的研討會,你希望聽眾最后怎么想?是“也許該考慮考慮買房的事了”,還是“要不要去**房展會看看呢”,亦或是“到**車站前**公司的樣板間去看看吧”?沒弄清目的就做現場陳述,不過是在眾人面前發了一次言。必須抱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希望對方聽了之后采取什么樣的行動,這樣的企劃書才能稱之為“企劃書”。
學習說話技巧前要做的事
很多人容易將“跟別人進行良好的溝通”與現場陳述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有極大的區別。如前所述,促使對方采取行動、作出決定的才能稱之為“企劃書”。如果沒有達到這一目的,就只是一次普通的發言。
所以,在制作企劃書前要先問問自己“這份企劃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說“怎樣才算成功”。答案可能是“對方引進我們公司開發的新系統”,也可能是“讓我當電視劇的女主角”。
接下來要考慮“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做什么”,比如解決對方的問題、突出己方的賣點、展示己方價格方面的優勢等。
參加大公司的設計大賽、項目招標及新產品的推廣招標,一般要先書面報名或遞交資質證明文件,很難獲得現場陳述的機會。只有通過了書面選拔,才會收到“請于*月*日*時前來述標”一類的通知。
學習說話技巧、練習微笑、準備服裝這些事情都可以暫緩,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制作出一份令對方心動的企劃書。事先下苦功做出一份好的企劃書,之后也許就不需要做長時間的現場陳述了。
1.4必須明確的事項:制作企劃書前必須明確的事項
明確截止日期至關重要
制作企劃書前要明確的事項有3個:前文所述的目的、距離項目截止日期的時間及對方決策者的特點。
明確截止日期非常重要,因為所剩時間不同,制作企劃書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如果領導催你“快點”“盡快”,你一定要確認到底有多急。是半天內必須做完,還是第二天必須做完,或者本周內做完就可以?
如果只剩幾小時,你能做的無非是修改原有企劃書中的專有名詞和日期,再修改一下頁碼。這樣,你原本想用一頁紙表達的內容,可能最后只剩一行,或只能重點闡述你對某個問題的處理方法。
如果還有一天時間,你可以加工原有資料,添加數據,重新繪制圖表;如果還有一周時間,你可以召集相關人員一起構思,重新調查、統計,制作一份全新的企劃書,需要圖片或樣本的話也有時間找別的公司來做。
如果不知還剩多少時間,你就稀里糊涂地開始準備資料,很可能會導致以下結果:你還在做調查,項目截止日期就到了;圖片準備好了,但文字說明還沒寫完;用于論證內容的數據還沒準備好。因此,要明確企劃書制作的先后順序,就必須先明確項目的截止日期。
根據對方決策者的特點制作企劃書
還需要明確的是對方決策者的特點。你的企劃書將面對什么樣的人?是面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這個人(這群人)的性別、年齡、知識水平、職位你都了解嗎?即使傳達的是同樣的信息,面對商務人士和面對學生,就要采用不同的用詞。即便對方都是商務人士,也要根據他們的職業、職位謹慎選擇用詞。
其次,一定要弄清決策者希望取得什么樣的結果,才能投其所好。面對一個想盡可能以低價引進新系統的人,不斷強調系統的性能有多好,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決策者也是人,也有好惡。只要能弄清他們的喜好,就一定能找到說服他們的有效策略,比如按他們喜歡的顏色制作企劃書。
有些公司的負責人和決策者由不同的人擔任,這種情況下,要了解決策者的特點就會難一些。多數企業的窗口業務負責人都沒有決策權,小事由中層管理人員決定,大事則由經理或董事會審議。弄清這類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如果決策權在高層手中,你又無緣得見,該怎么辦呢?如果是打過交道的公司,你不妨委婉地向認識的工作人員打聽,能打聽出來就賺到了,打聽不到也沒有什么損失。
近年來,大多數公司都有了自己的網站,上面常常登有領導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出生年月、籍貫、畢業院校等。你不妨參考其中攜帶的信息,比如他們的語言、顏色偏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