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戲》一部心靈電影
《模仿游戲》這部根據安德魯·霍奇斯所寫的著名人物傳記《艾倫·圖靈》改編的電影,用敘事寫實的手法呈現了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艾倫·圖靈跌宕起伏的一生。
影片分述3個時空,穿插演繹男主角生命的不同階段:從兒時對同性同學暗生情愫,到參與二戰,效力英國政府,運用他的專業技能領導團隊破譯德國密碼,再到戰爭結束,以同性戀罪名結束一生,這位戰爭史和科學史上的傳奇與悲劇式人物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整部影片當中,導演對這位有著計算機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之稱的數學天才予以了高度的評價,用大篇幅的鏡頭描繪了艾倫·圖靈在二戰爆發之后,回到英國自愿協助英國政府,幫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盡管在這一過程當中,艾倫·圖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如果沒有整個團隊的有效溝通和精誠合作,艾倫·圖靈根本無法完成破譯德軍密碼的重任。
《模仿游戲》指出了一個深刻的真理:即便是天才,如果沒有團隊,也將一事無成。
個人英雄主義“失效”
艾倫·圖靈這個從小對數字極具敏感的少年天才,雖然精通于各種數學公式、擅長破解各類密碼游戲,但情商卻很低,不喜與人溝通。
影片開始幾分鐘之后,我們就會發現艾倫·圖靈基本社交能力略顯不足。這個只要投入到科研當中就會忘乎所以的年輕人,不善言語表達,不通人情世故。
在與人交往中,一旦與別人發生意見相悖,進行爭辯的時候就會出現緊張、口吃的情況。當他埋頭工作時,甚至不理解同事邀請他吃飯的意圖;他堅持自己破譯密碼的方式,斷然否定別人的意見,沉浸在自己的研究當中。
盡管艾倫·圖靈有著異于常人的天賦,并指出了破解密碼的正確方向,但是在這樣浩大的工程面前就顯得力不從心。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完成;個人英雄主義失效,精誠合作,發揮團體主義精神才能贏得勝局。
“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
當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實現預期目的時,團隊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盡管艾倫·圖靈的智商遠遠高于情商。
作為一位密碼破譯者,瓊·克拉克的出場方式顯得十分特別和重要,為整部電影添加了一絲柔軟。這位女性在艾倫·圖靈設計的全民密碼破譯謎題中脫穎而出,未到預定的時間就率先破解了填數游戲,獲得艾倫·圖靈的青睞。
兩位數學天才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沖破家庭阻撓和世俗枷鎖,走到一起為破解人類史上的難題進行探索。同時這位才貌俱全的女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艾倫·圖靈如何與人相處,學會接納別人,成為最優秀的領導者。
最后,布萊切利園中的伙伴們能夠眾志成城,心無芥蒂地與艾倫·圖靈把酒言歡,少不了這位女性從中周旋,她所充當的不僅僅是一位密碼破譯者的角色,更是這個團隊的粘合劑和潤滑油,讓這群思維迥異的科學工作者們能夠摒棄一己之見,為統一的目標而奮斗。
除此之外,布萊切利園里面的其他隊友們給了艾倫·圖靈無限的支持,一起推動著整個破解工程向前推進。
圖靈的工作伙伴之一——休·亞歷山大,英俊瀟灑,深受女性的喜愛,在團隊成員之間有著很深的影響力。在天賦異稟的艾倫·圖靈面前,他的光芒所剩無幾,但就是這樣的一個隊友,在圖靈實驗面臨失敗,受到軍方阻撓時,他毫不猶豫的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的上司艾倫·圖靈爭取機會,表示對他的支持。
盡管后來密碼破譯工作毫無進展,但是艾倫·圖靈卻已經成功的融入到了這個團隊當中,這些人接受了他怪異的脾氣,直言不諱的毒舌,更將他提出的“機器思考理論”當成快速破解敵軍密碼的唯一解決途徑。
最后,當龐大的機器開始運轉計算,戰爭勝利迎來曙光時,我們仿佛忽略了這是一部個人傳記、是對艾倫·圖靈時代英雄的贊歌,更多地想到的是:在這場人類災難面前,個人力量顯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即使是天才,沒有團隊也會一事無成。
只有發揮眾人之智,建設一個強大的團隊,才能無往不勝。
關注官方微信:北京影響力培訓,了解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