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三項管理實踐能力提升》
韓超
2天
政府和事業單位
科級干部,處級領導等非企業單位各級管理者
第一節 管理思維路徑:管理認知 |
第二節 調查研究能力:問題分析 |
1. 從管理者的職責談起:為什么需要管理;
2. 管理的思路路徑:以結果導向選擇過程行為;
3. 管理者的全腦思維修煉:解決事情與解決心情;
4. 管人與管事的差異與結合:以事理人與以人促事;
5. 關鍵:條理與理念:先梳理好事情再激勵人;
6. 系統思考:見樹又見林,為了目的而選擇手段;
7. 管理的行為重塑:讓行為連續發生才能改變人;
8. 管理行為的評價標準,只是面對現實、解決問題;
9. 管理思維框架體系:領導上下管人與流程橫向管事;
10. 回歸管理的基本面:計劃、組織,協同,控制;
11.微案例:<開會評優>,<下屬犯錯領導擔責>;
|
1. 以事實為基礎: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 界定問題: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3. 聽取意見:對待抱怨:只能向內和向上,絕不能對下和對外;
4. 謹記:領導干部永遠只有職務意見,沒有個人意見;
5. 領導上下管人講認同,流程橫向管事講效率;
6. 正確方法: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
7. 三棱鏡分析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8. 管理微案例:<先執行還是先溝通>;
|
第三節 科學決策能力:策略選擇 |
第四節 抓落實能力:管控執行力 |
1. 決策部署,實踐中的關鍵是轉化為具體措施;
2. 戰略眼光:站在未來看現在:看得遠、想得深;
3. 整體意識: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
4. 系統格局: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5. 深入研究、綜合分析,全面權衡,科學決斷
6. 開展可行性研究,多方聽取意見,綜合評判,科學取舍;
7. 決策依據: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實際,明確邊界;
8. 決策思維路徑:心中有數、分類施策、精準拆彈;
9. 注重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各項舉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10. 組織管理實踐中有效管理行為的參考標準:
1) 不該:文化滲透,理念文化的載體是行為,而不是文字;
2) 不能:細密制度,發揮有效的引導價值,用機制約束力;
3) 不敢:嚴厲懲罰,依據問題性質來重罰才能確保無效仿;
4) 不想:有效激勵,關注行為背后的動機和需求預測行為;
11. 發信號:講故事,做明確,做區分,做示范,做環境,做推動;
12.約束出效率:統一是控制的前提,規定是控制的方式,計劃是控制的開始;
|
1. 引例:交通堵塞問題的管理思考;
2. 排隊的效率問題:結構影響效率:多對多,一對多,一對一;
3. 突破一管就死,不管就亂的困局:簡化審批權與擴大知情權;
4. 工作委派的常見誤區:“軟釘子”:沒時間,干不了,不會干;
5. 高效執行力的3S管控:事前,事中,事后;
6. 管理執行的制度保障:讓規矩制度化,讓制度行為化,讓行為習慣化;
7. 管控執行的誤區:高高在上、凌空蹈虛,只掛帥不出征;
8. 領導干部要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
9. 重要任務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
10. 管理微案例:<工作督導>,<自愿與不自愿>;
|
第五節 總結反思改進:管理復 |
|
1、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從事后到事前;
2、 事情做完了,并不意味著管理結束了,反思與改進的迭代管理;
3、 跨部門協作:能向下就不要向上,聚焦在這次的例外變成下次的例行;
4、 管理復盤的步驟:不等于總結,總結是靜止跳躍的,復盤是動態連續的;
a) 第一步 回顧:是什么,談事實,情境重現法,先問事,再問人;
b) 第二步 分析:為什么,問問題,對論據復盤,層層遞進思維審查;
c) 第三步 提煉:做什么,理性決策技術,集體決策,個人負責;
d) 第四步 行動:怎么做,計劃復盤,慢思快行,稽核與反饋;
5、 領導干部決策之后要:及時跟蹤評估,視情況調整優化;
6、 執行實踐:查找工作和體制機制上的漏洞,及時予以完善;
7、 復盤的標準:群眾,群眾安危冷暖,落實各項惠民政策;
8、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