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往往一次技術的變革,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我們從大浪淘沙的“大時代”來到了方生方死的“小時代”。
首屆大企之道發展高峰論壇
嘉賓話題
移動生態下的互聯網+消費升級 ——路騁

路騁
著名天使投資人、原京東集團副總裁
曾受邀擔任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行業評論員,央視《智慧中國》訪談嘉賓,新華社特約嘉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湖南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CEO總裁班特聘講師,IDG移動互聯網大會特邀嘉賓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時代特征
我們從大浪淘沙的“大時代”來到了方生方死的“小時代”,2016年,中國平均每天誕生的企業數量是1.5萬家,如果你的企業現在已經活過三年了,無論現在的情況是好還是壞,你已經贏了中國90%的企業了。在這個時代,原來當你有10萬塊錢的時候,你做的是10萬塊錢的盤子,帶的是10萬塊錢的團隊,你一步一步做到50萬、100萬、1000萬、1個億,你只要自己做得好,你就死不了。而在今天這個時代,當你有10萬塊錢的能力、視野和格局的時候,你可能去做100萬的生意、簽1000萬的字、超過一個億的盤子了。由于互聯網的加速和資本的助力,當你有10萬塊錢的時候,你可能已經要去做一個億的生意了。
商業邏輯
現在的商業從物以類聚來到了人以群分,傳統商業我們搶的是地點,地點就是線下的高流量入口,而互聯網時代我們講的是時間,所謂時間就是用戶的關注度。有人說在今天的北上廣上下班高峰的地鐵里,那些年輕的80后90后手機打開的頁面跟你的產品有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就決定了未來你的企業還能不能活著。未來的商業基于人而非基于商品。基于社群,而非基于渠道。

連接模式
傳統的商業更多的是單向的價值傳遞,作為企業家,在跟別人介紹公司產品的時候,你是怎么說的?如果你用過以下的句式,那只能是我的產品好。比如說我這個材料就我有,別人沒有。我這個模式就我會,別人市場上沒有。我這個產品某些地方特別棒,全中國沒有第二份。這本質上都是單向的價值傳遞。而在移動互聯生態,我們說消費的習慣是從品質驅動的被動接受來到了認同驅動的主動參與,用戶才會更加關注雙向的價值協同。有一本書是黎萬強寫的叫做《參與感》,講到了小米的秘密兜售參與感,讓用戶參與你產品的開發更新迭代的過程中去。我們說在互動的過程當中就是傳播,消費者本身就是生產者,同時也是品牌的傳播者。
品牌價值
我們從產業鏈成就來到了粉絲成就。四大天王是滾石唱片公司提出的,而四大天王人選是所有人說的算才行,所以這個品牌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的粉絲經濟在今天是90后所引導的。 在今天這個時代,對于品牌的價值反哺是粉絲經濟的究極奧義,換句話說不是我是誰,你喜歡我,而是你來決定我是誰。我們也說臭豆腐精神,或者叫榴蓮精神,愛你愛到骨頭里,恨你恨到骨頭里。

消費升級
移動互聯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連接,消費者開始在意附著在產品功能之上的諸如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和連接。基于此和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抱成團,發生群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作、感染,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系。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信任連接+價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組織、自運轉、自循環的具有生態協同的范圍經濟系統,我們稱之為消費升級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