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映的愛情輕喜劇《北京遇上西雅圖》創下了7500萬的驕人票房,口碑幾乎一邊倒的贊揚,豆瓣上給出令人羨慕的8.1分,是近幾年國產愛情片的最高分。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并無多大的宣傳。但身邊的朋友觀影回來,無不熱情推薦這部電影。這就是口碑的作用,是這部電影票房傲人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一、精確的定位
這是一部浪漫愛情片,集合了愛情、親情、大人、小孩、離異、拜金、勵志、跨國情調、大叔、奇遇等元素,有點《羅馬假日》、《西雅圖夜未眠》等影片的影子。
影片情節反映了當下中國社會中的各種問題,為什么孕婦們要千里迢迢去美國生孩子?為什么社會喜歡用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男人的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年輕漂亮的女孩為什么會為了享受物質生活而心甘情愿的做有錢已婚男人的小三?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到底如何才能得到真愛呢?
現代社會真的太過浮躁與復雜,《北京遇上西雅圖》先將問題拋出,再一點一點的帶著觀眾深入的去尋找答案,不緊不慢張弛有度的用各種事件來推進故事的發展。
二、故事講得圓滿
自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開啟中國商業大片之門后,模仿者甚眾。但通常是形式大于內容,講故事能力較差,有票房無口碑。這幾年,類似《無極》、《三槍拍案驚奇》等中國片子不少,但除了可觀的票房數字外,觀眾看后總覺得心里缺點什么。
很多片子如《十全九美》、《大內密探零零狗》等顯然就是大雜燴,山寨作品。當前中國電影的“五宗罪”是:1.故事不好看,沒有血肉筋骨的豐滿性;2.情節不真實,缺乏生活常識;3.邏輯不合理,結構不完整;4.缺乏歷史常識,不能透視高遠的境界;5.表現簡單幼稚,難以打動人心。
而《北京遇上了西雅圖》故事講得流暢圓滿,符合邏輯,情節輕松浪漫、溫情,所以,能引起觀眾共鳴。
三、明星效應
“頹廢男”吳秀波與“文藝女神”湯唯的組合令人耳目一新。在此之前,吳秀波在電視界的成績有目共睹,在電影界口碑也不錯。而湯唯就更不用說了,有氣質,有演技,有影后頭銜。
她在韓國電影《晚秋》中的表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有海清等電視優秀演員的加盟,自然令人期待。
四、口碑相傳才是移動互聯網年代營銷的王道
與其他片子鋪天蓋地的的報道和宣傳相比,《北京遇上了西雅圖》甚至可以用低調來形容。除了上映前幾場的宣傳外,傳統媒體上幾乎看不到它的廣告、宣傳片。網上即便做了一些宣傳和推廣,也沒有過度的渲染和炒作。正是這樣的低調,讓人們幾乎忽略了它的存在。
然而,上映后第一天,就有了超過千萬的票房收入,口碑出奇的好,無論是豆瓣還是微博,幾乎沒有差評。片商自然加大了放映場次,票房自然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壞事傳千里,好事也傳千里,口碑效應被無限放大。與其花大力氣炒作,還不如集中財力物力把產品做好,把電影做好,這樣才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
www.sino-manager.com 來源:總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