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利率畸高或畸低
如果一家企業某塊主營業務收益大大超過或低于同行業水平或者波動較大,就有可能在造假。一般而言,同樣的產品的毛利率不應差別太大,尤其是競爭較為充分的行業,或經營所在地鄰近的企業。毛利率畸高或畸低無非是在產品收入和成本上虛增或虛減。
2.大量的現金交易
處在網絡時代,各種便利的電子支付手段,現金的交易越來越少,除了與自然人的交易外,企業與企業之間有大量或者大額現金交易,就很不正常了。如可能存在會計人員的舞弊行為或者收入不賬。
3.資金流的方向
企業收取客戶的貨款,支付供應商的材料費等這些資金的流向是正確的,如果企業給客戶錢,供應商給企業錢,這些就值得懷疑了。可以通過核查企業近三年的所有銀行流水,包括發生額和余額都要審計,這樣,錢的流動就無處遁形。
4.往來的真實性
這個主要是通過購入合同進行審計,即雙方的買賣都在經營范圍之內,如果一個汽車加工制造企業賣高科技軟件就值得懷疑了。購貨的虛假交易是增大成本,減少利潤;發貨的虛假交易則多是粉飾會計報表。
還有就是所謂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也就是假賬真做,比如某上市公司采用了"一條龍"造假手段,假購銷合同、假貨物入庫單、假出庫單、假保管賬、假成本計算單等一應俱全,而且"認認真真"地進行了核算,這就是假賬真做。如果審計識破不了做賬用的假原始憑證,在這些所謂"真賬"下,其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利潤等必然全部是假數!
5.預付與應收或其他應收的掛賬
買東西預付和賣東西賒賬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長時間不處理就不正常了。對預付和應收的審計主要通過對合同真實性的審查,確定預付和應收的真實性,是否存在隱瞞收入的情況。
比如某上市公司經常以虛擬應收賬款方式虛增收入,造成大量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怎么辦?該公司搞來一筆錢以虛擬交易的客戶名義收款進賬沖銷應收賬款,償還這筆資金時則以借出款名義通過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銀行存款"讓應收賬款轉為其他應收款;或以購貨款的名義出賬,使應收賬款轉化為預付賬款或者存貨。
6.存貨的造假
如果核對一家企業的庫存商品明細賬、銷售明細賬、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時,發現與其庫存商品的減少數量存在不吻合的情況,可能該企業存在存貨造假的情況,這時就要進一步進行分析。利用存貨來調節利潤是很多企業慣用的伎倆,如企業生產需儲備原材料,但是一儲備一年的就不正常了;存貨發出但遲遲不記賬也是不正常的;期末存貨單價與平常存貨單價比較,看是否正常。
7.產量與設備購置的關系
產量的飛躍式變化一般與固定資產的新擴建有關,如果產量在某月猛增,之前卻沒有機械設備的購置更新,這就很不正常了。產量與其生產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可能出現異常變動。
8.收入與費用的配比
一家財務正常的企業,一般會保持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相對穩定,期間費用與銷售收入成正比增長,但增長比例會相對略低些,這是企業挖潛的結果,這樣的企業才具成長性。如果一家企業的期間費用的增長比例大大超過收入的增長比例,這家企業是吃了"偉哥",其實真正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9.應交稅金余額巨大,且逐年增加,或突然減少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納稅是有一定 的時間限制的。一般來說,企業欠稅時間不應超過三個月,換句話說,企業會計報表的應交稅金余額頂多是近三個月的,因此其余額不應太大。
10.突然置換資產
某企業突然進行資產置換,將大量的應收款項或盈利能力極強的子公司置換出去(或賣掉)。 這時,可能說明該企業的應收款項質量極差,為避免賬面難看,才與其他公司進行資產置換。
在審計時,不正常的情況就是疑點,會計人員都要給出解釋,審計人不僅僅是聽解釋,而是需要會計人員給出證據。
關注官方微信:北京影響力培訓,了解更多精彩內容